根据1997年中国政府的《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共罗列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共五大宗教。这里说的基督教,是指基督新教。在西方,人们一般认为,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都是基督教,属于不同的宗派。
儒教,也就是礼教,孔教,没有列进去。也就是说,1997年的时候,中国政府不认为儒教是宗教。但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承认儒教是宗教。据说联合国文化机构罗列了世界上主要的十三个宗教,儒教也在里面。前几年,美国学者亨廷顿写了一本在中国影响很大的书《文明的冲突》,预告今后基督教文明会遭遇儒教文明的冲突。这样排列,也容易让人们认为儒教是宗教。
儒教是不是宗教,历来就有争论。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认为儒教不是宗教,所以他有必要在中国对信奉儒家的士大夫传播天主教。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陈独秀认为儒教也不是宗教。赞赏基督教的陈独秀先生在他的《基督教与中国人》一文里,说中国人麻木不仁,没有宗教情怀,所以不仅仅要引进西方的得先生和赛先生,还要输入基督教的宗教情感。1978年,中国哲学学者任继愈提出儒教是宗教。我读过任先生的那个讲话。在1978年那个时代背景,任先生的讲话有个潜台词,那就是宗教不是好东西。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推理下去就是:儒教是宗教,所以儒教不是好东西。
从很多角度看,我也认为儒教不是好东西。例如基督教主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国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而儒教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为主张平等,体现在基督教的家庭观上,是一夫一妻制。而儒教不讲平等,那么儒教自然不反对中国男人搞三妻四妾。所以说,儒家不是好东西。
儒家不是好东西,不等于所有的宗教都不是好东西。我观察西方社会感觉到,法律由世俗的政府管着,道德由精神的基督教教会管着。政府因为掌管权力,有贪污的可能,所以没有权威管道德。教会也管不了法律,如果用圣经代替宪法,西方人也不傻,他们知道他们又会回到中世纪去。这就是西方世界的法律道德二元结构,缺一不可。简称也就是现代基督教文明。
如果从道德说教这个意义上来说,儒教也是一种宗教。但是在中国,儒教被专制权力所利用,形成政教合一的一元结构。结果弄得中国既缺少法治,又缺少道德。中国从清末以来,就进行着痛苦的宪政法治历史进程。一方面,世俗领域没有建立起一个有制衡机智的法律体系,另一方面,远离世俗权力,负责道德说教的宗教,也没有形成强大的势力。所以现在的中国政府依然承担着有气无力的道德教育工作,中国依然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我认为中国需要宪法的同时,也需要宗教。否认宗教,就无法迎来宪法。中国没有宪法的时代,儒教是国家指导思想,非常庆幸地是,它被打倒了。儒家在管理世俗领域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了。如果现在谁还用儒教去谈论政治,去干预政治,甚至幻想用儒教去代替宪法,是非常愚蠢的事情。
但是博大精深的儒家,同样是中华文明的一份遗产,丢之可惜。所以我认为儒教在宗教的意义上,有存在的合理性。民国初年,从美国留学回来的陈焕章,试图用基督教的形式去改造儒教,动机良好,并希望得到国家支持,幼稚地建议要在宪法中明定孔教为国教。结果迎来了专制保守势力的拥护,和遭到了民主进步势力的反对。其实专制派和民主派都没有明白陈先生把儒教宗教化的意义。后来陈焕章到了香港成立了孔教学院,这个学院存在到今天。
今天很多生活在西方民主国家的海外华人,像陈焕章那样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他们把儒教当作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不是当作从事政治的工具。儒教在西方民主国家,赢得了尊敬。但是如果你问一个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如何治理中国,他一定会告诉你,用宪法,而不是四书五经。[2005-9-11初稿][2005-10-25修改]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