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6, 2005

儒教不要干政,才有复兴前途

儒教不要干政,才有复兴前途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弘扬民族文化这个口号,是非常赞成的。俗话说缺什么,想什么,喊出这个口号,就可以得知民族文化有了危机。那么什么是民族文化?也就是说弘扬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著名学者康晓光提出“要复兴民族文化必须复兴儒学”[引自《“文化民族主义”随想》一文,下同]。我相信,无论赞成弘扬民族文化这个口号,还是反对这个口号的人,都知道,虽然中国民族文化不能等同于儒学,但是至少包括儒学这个重大的内容。

儒学是什么?如果我们查阅儒学的定义,可以知道儒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它可以什么都是。所以我们很难给儒学下个定义,说儒学是什么。那么我们就反过来问,儒学不是什么?似乎这个问题也很难回答。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儒学不是宗教。关于这点,我是有证据的。根据1997年中国政府的《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共罗列了中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共五大宗教。这里面没有礼教,也就是儒教。那么截止到1997年,我国政府的观点,认为儒学不是宗教,这是白纸黑字写着的。

问题又回来了。儒学不是宗教,那么是什么?儒学是政治学?那么我们是用宪法治国,还是用儒家政治理论治国?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很明确。儒学是不适合的。儒学是经济学?那么用儒学的重农轻商的思想应用于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现代经济,显然也是不适合的。儒学是法学?显然更不对。儒学是伦理学?但是儒家伦理的尊上卑下和歧视妇女的内容一定要抛弃。否则老百姓不喜欢,中国人口半边天的妇女不喜欢。如果我们复兴儒学,指的是复兴儒学的这些东西,那么复兴儒学,弘扬民族文化这个口号,就成了非常危险的东西。那就意味着越弘扬民族文化,越是倒退。

之所以有打倒儒学的激进派,就因为儒学本身确实有很多需要被人打倒的东西。激进派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全盘否定了儒学,我们的精神里面还有什么中国的东西?我们还是中国人吗?康先生的担忧,我是理解的。因为我也很担忧。想一想做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外国人,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凭心而论,儒家除了一些很严重的糟粕,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精华。全盘否定之,非常可惜,而且也是很不明智的。中国人的这种矛盾心理,自从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接触以来,就存在了。而且是,越处于与西方文化接触前沿的中国人,越是感到沉重。这种压力,在国内的人往往不容易理解。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海外华人把儒学当作精神上的传家之宝,加以爱护。而从国内偏僻乡村出来的人,却容易轻易地喊出彻底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如果注意观察西方,就会注意到西方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法律管理着世俗纠纷,基督教管理着精神道德说教。宪法与圣经构成西方社会二元式的上层建筑。西方人的道德教育不是建立在世俗权力的权威上,而是基督教敬畏上帝的宗教情怀上。上帝是一个永远不会犯错误的全能的神,所以具有永恒的权威。而世俗世界的领袖,是活人,有七情六欲,有三亲四戚,无法拥有上帝那样的永恒的权威,所以没有资格对国民进行道德说教。让上帝来教育人民,是成功的。。甚至连保持清洁卫生,不要酗酒贪杯这样的生活细节问题,都不遗漏。把大部分西方人教育得规规矩矩。但是如果你跟西方人建议,用《圣经》来代替宪法,他们一定会认为你是害他们,想把他们托回到中世纪去。


1912年,一个叫陈焕章的年轻人,在美国留学拿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到祖国,在上海创立了中国孔教会。他邀请自己过去的国学老师康有为当会长,自己担任总干事,开始了他的复兴儒学的艰难事业。他要把儒学复兴成什么样子,在他出版的,基督教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给作序的《孔教论》一书中,陈焕章提出了构想,那就是:把儒学复兴成为一个以讲习学问为体,以救济社会为用,挽救人心的宗教。对基督教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看出来,这是按照基督教的模式来复兴儒学。把儒教升华为一个与世俗世界保持距离的宗教。我们可以看出深爱祖国文化的陈焕章,用心是多么良苦。

中国千百年来,是一个世俗权力代替精神权力,政教合一,君师合一的历史传统,这让很多中国人更加难于理解西方世界圣经与宪法并存的二元结构。因为正因为很多人不理解宗教与宪法的区别,因此对陈焕章产生了误解。集权保守派拥护陈焕章,但是他们脑子里面实际上想得是,把儒学当作政治学,当作复辟集权专制王朝的思想工具,要用儒学维持集权专制的等级秩序。而激进革命派也是出于同样一个理解,因而起来反对陈焕章和他的孔教会。其实两派都没有理解陈焕章的用意。而陈焕章为了他的孔教复兴,无法从要打倒孔教的人那里获得支持,只好利用支持孔教的人,因此参与了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活动,犯了一个重大的历史错误。这使他的儒学复兴事业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后来陈焕章到香港创立孔教学院,并学着基督教使徒保罗的榜样,深入到东南亚传播孔教,成为孔教复兴的中国保罗。孔教学院存在到今天。孔教在实行法治的香港被列为六大宗教之一。

看到康晓光先生现在也呼吁把儒学复兴成为一个泛华人的宗教。这点我很赞成。但是对他复兴儒学的理由却有疑问。为什么把儒学复兴成宗教?首先,康先生说“儒学作为一种学说的复兴远远不够”,换句话说,儒学的其他学说也要复兴。其次,康先生提出儒教宗教化,似乎不是认识到了宗教可以发挥与宪法不同的社会作用,而是针对美国人亨廷顿提出的基督教文明,渴望拿出中国的儒教文明给与回击。甚至不惜建议中国政教合一,用世俗权力来强制灌输儒家的道德说教和儒学其它各门学说。说真的,这样的儒学复兴,对中国来说,是十分危险有害的。
说实在的,儒学只有作为一种纯正的宗教来复兴,才有它的现实意义。然而这个宗教不要代替世俗政治,也不能被当作搞民族自大主义的工具。宗教就是宗教,应当让它像现代基督教那样,发挥世俗权力无法发挥的道德说教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儒学复兴造福于民。才能让儒教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并走向世界。[2005-10-26]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