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喝酒的问题,在儒家的经典里面,似乎没有论述,也许我学习得不够深入,还没有读到,那就请原谅我在这里发表的议论证据不足。
作为两千年的国家统治思想,儒教似乎没有理睬这些小事。于是中国的民间就把大碗喝酒当作一个美德。其实喝酒太多,人容易失去理智,并不是什么好事。你也许会注意到一个社会地理现象,那就是喜欢喝酒的地区,跟历史上喜欢闹事的地区,是一致的。
少喝一点酒,对身体有好处。但是豪饮,酗酒,无论如何是没有好处的。前年因车祸去世的演员牛振华,因豪饮丧失了生命。但这还毕竟是个人的事情。假如一个船长喝多了,则危害船上所有人的利益。还记得那个被枪毙的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就是一个著名酒鬼,很多会议他是在酒桌上主持的。他动用了多少亿投资,在偏僻的阜阳修建国际机场。这种头脑发热的事情,我怀疑他是在喝多了的情况下做出的。
西方人也有酗酒的,每年公布的车祸死亡名单里面,都注明那些是因为喝酒过量造成的。但是西方国家的政治家不敢酗酒。西方似乎没有那条法律规定喜欢豪饮的人不能当政治家。但是政治家为什么不敢呢?因为面对选民中的大部分基督徒,谁敢酗酒,就是谁的政治生命的死亡。
基督徒是坚决地反对酗酒的。不是说滴酒不沾,而是反对豪饮,酗酒。这样的个人生活习惯的小事,上帝也作了规定。所以基督徒们要服从。
中国没有西方那样的占人口多数的信教群众。虽然佛教也不赞成酗酒,但是影响微弱,不成气候。作为过去的统治思想儒教,没有关于喝酒的规定。而现在的统治思想马克思主义,也懒得管这些小事。所以游民文化的豪饮美德,渗透到各个领域,也没有遭到特别的抵制。于是中国商场上的豪饮,官场上的豪饮,成为了中国的特色之一。
为什么中国和西方在喝酒的小事上,有这么大的差异?我认为跟中国与西方的文化根源有关系。基督教的目的在于改造每一个人,拯救人的灵魂,对人的行为管得很具体。而儒教的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等级秩序,不要乱套,下级服从上级,全家服从家长,对于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的问题,管得很具体,创造出了忠孝节义等等观念。至于其他的事情,例如喝酒,纳妾等等,就不怎么管你了,任你自由。
西方人在世俗世界实行宪政法治,但在精神世界实行宗教的道德说教。一个忠于宪法的总统同时是个基督徒,并不矛盾。而西方基督教教会深入到任何穷乡僻壤,道德说教的影响丝毫不亚于中国的文革时代。如果只认识到西方有法治,其实才认识了西方的一半。请不要忽略西方的另外一半,那就是基督教会。
中国传统思想比较人道的就是儒家思想,我希望儒家不要干预政治,走宗教化的复兴路线,建立起一个中国的道德教化系统。但是儒家思想有严重缺陷,不能盲目复古,要批判地发扬光大。[2005-9-13][2005-10-29修改]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