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上帝的还给上帝
中国这些年来进行的道德教育运动不算少,五讲四美三热爱,三讲,保先等等。但是公正地说,现在的中国人的道德水平依旧令人寒心。我是北京人,由于工作的需要,长期住在德国,中国德国两边一比较,感受特别强烈。咱们中国人的总体道德水平真的比人家差一些,我想不承认都不行。例如,在德国的超市购物,我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情况。当我买东西不多的时候,例如一袋面包,一盒牛奶,几个西红柿,如果前面有一个人,用小推车装满很多的东西,结账将需要比较多的时间。这个人如果看到我手上东西不多,往往会主动友好地让我先过去。这样的情况,我在北京的超市从来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生活小例子,几乎随手就可以抓出来。
中国人现在的道德水平不仅比不上现在的德国人,而且也比不上中国人自己改革开放前的年代。改革前的时候,住宅的窗户从来像现在这样加上如同监狱一样的防盗网。自行车很少丢失。家长们很少有搞二奶的。孩子们真心学雷锋,绝大部分都会把路上拾到的东西交给警察或者老师。学习好的同学组织起来耐心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工人们建设社会主义,支援亚非拉人民,加班加点也很少有怨言。基层干部们大部分都是带头苦干任劳任怨的诚实共产党员。他们干得多,拿的少,并且非常关心有困难的群众。
我回顾改革前中国社会道德水平良好状况的目的,不是否认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前那个时代的计划经济体制让中国的经济变得僵化。例如在8亿人口的时候,国家曾经荒唐地库存过2亿个乒乓球。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低效率。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的。德国也是私有制市场经济,道德水平不比我们低。说明道德水平下降跟私有制市场经济没有关系。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现在道德水平下降呢。
过去我也纳闷为什么德国总理从来不抓什么思想教育运动,德国人的道德水平也不差。后来在德国住久了,才发现德国的思想教育运动,不是没有,而是比中国人还频繁,还深入基层。那就是深入到每一个村庄每一个社区的千年传统的基督教教会。基督教教会不是像无神论者想象的那样,天天宣讲迷信,而是天天宣讲道德。基督教教导人们信从上帝,荣耀上帝。上帝喜欢人们珍重生命,喜欢人们互相友爱,喜欢人们诚实,喜欢人们谦卑温和,喜欢人们不要崇拜人间权威等等。为什么要信从一个人们看不见的上帝呢?因为上帝不吃不喝,没有七情六欲,不会贪污腐化,具有永恒的权威。
在德国,政府依据宪法管理世俗生活,抓国民经济。教会依据圣经管理精神生活,抓道德教育。政治与宗教是分开的。能不能合起来呢?不能。例如废除上帝,让大家听从德国总理的道德教导。但是德国总理也是活人,要吃要喝,有七情六欲,有腐败的可能。除非德国总理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那么让这样一个圣人来抓国民经济,一定会导致国家贫穷。欧洲中世纪经历过一段政教合一的阶段。那是一段黯淡贫穷的历史。后来激发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国家的世俗事物交给宪法,而圣经退回到精神领域。这种二元结构,就是所谓现代基督教文明吧。
中国改革前有点像欧洲的中世纪。重精神轻物质。党的各级领导很像基督教的牧师,以做思想教育工作为主要工作。那时候中国人道德水平好,但是物质生活贫乏,非常的穷。穷当然不好,任何人都不喜欢贫困,所以中国需要改革。党的中心任务变成了经济建设。党的各级领导纷纷带头致富,从牧师的角色变成企业老板的角色。虽然党领导的精神建设道德教育并没有停止,但是要知道,让一群带头致富的人教育老百姓安贫乐业是没有说服力的,是没有权威的。这就是中国政教合一模式的道德教育权威缺失困境。
严格地说,经济建设与道德教育是一对矛盾。前者鼓励人们的欲望,后者控制人们的欲望。一个权威无法同时做这两件事。强调经济建设,势必削弱道德教育。强调道德教育,势必削弱经济建设。解决这个困境,只能是重新检讨国家的宗教政策,鼓励健康有益的宗教发挥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概括地说,把上帝的还给上帝。执政党做好人间的凯萨。[2006-6-2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